標題: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why冥王星會變成小行星?

發問:

why冥王星會變成小行星?

最佳解答:

據最新資料,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,確定太陽系行星的定義,並決定將冥王星剔除在九大行星外,降格為矮行星;亦確認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,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概念要改寫。 “行星”的新定義是指圍繞太陽運轉、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、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,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,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。按照新的定義,太陽系行星中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和海王星都符合要求,它們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發現的。大會又否決將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 , 冠名為「經典行星」 , 也放棄將太陽系的行星數目, 增加至十二顆. 新定義中亦有其他列明: 同樣具有足夠品質、呈圓球形,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被稱為“矮行星”(dwarf planet)。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。其他圍繞太陽運轉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物體被統稱為“太陽系小天體”。 冥王星被降格為二等行星,而包括齊娜, 查隆及穀神星在內的三夥星體亦與冥王星一起歸類為''矮行星'',並升級為二等行星. QUESTION: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?有何理據?合理嗎? 其實冥王星不再被列為行星,是相當合理的: (一) 完全是一個天文學上的錯誤,才把它當作大行星: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﹐當時錯估了冥王星的質量﹐以為冥王星比地球還大﹐所以命名為大行星。然而﹐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﹐發現它的直徑只有2300公里﹐無論直徑及質量都比月球還要小(質量只是月球5份之一.如果它可以算是行星, 那麼月球也可算是行星 (月球也可算行星因而在近日也引起爭辯).但當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真正確認﹐“冥王星是大行星”早已被寫入教科書﹐深入民心, 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。 (二) 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﹐甚至在衛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﹑第八位左右。 (三) 新的行星定義中的一句: ‘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’。冥王星主要就是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, 不合符新的定義而遭除名. 因冥王星所處的軌道正正在海王星之外,屬於太陽系週邊的柯伊伯帶,而這個區域一直是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誕生的地方。但它附合新定義中其他兩黠: ‘圍繞太陽運轉’、 ‘以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應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’,即符合了 ‘矮行星’而非 ‘行星’定義. (四) 在冥王星發現後,天文學家又陸續發現柯伊伯帶有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大天體。比如,美國天文學家布朗發現的“2003UB313”(即齊娜),就是一個直徑和質量都超過冥王星的天體.它的出現就引起部份天文學家爭議: 如果要把冥王星叫作行星, 那麼在其附近的庫柏帶也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,就連星體齊娜 (直徑2400~2500公里) 也比它更大, 更有資格當行星. 布朗等人的發因而使傳統行星定義遭遇巨大挑戰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希望透過新行星定義,意在彌合傳統的行星概念與新發現的差距。 (五) 其實冥王星也只是庫柏帶中一個較大的星體, 周間還有為數不少與它相似或者更大的星體; 如果要把她們全部當作行星, 這就使行星的定義很含糊,故這是不可能的. 第一位是齊娜,第二位是冥王星,可見齊娜比較大 (六) 冥王星的軌道也與其他8行星很不同,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軌道大多接近圓形,但是冥王星的軌道是細長,偏離率很大的橢圓形,其軌道亦是最扁。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47.9地球年. 表示橢圓形與正圓形之差異程度的數值是離心率。離心率越大則橢圓越細長。地球公轉軌道的離心率是0. 02,冥王星離心率是0. 25。冥王星最接近太陽時,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。最遠離太陽時,距離太陽約50天文單位。冥王星的軌道也偏斜黃道面達17度,為太陽系中偏斜最厲害的行星。它在上世紀80年代曾進入海王星軌道,使海王星變成最遠的行星!! (七) 其它的一些天體,例如小行星2060(喀戎)的軌道與冥王星十分相似。 (八) 有說冥王星擁有衛星—冥衛一(Charon,即新的矮行星之一),因此它該作行星論,但天文學家及後相繼發現小行星243(愛達)等部份小行星同樣皆有衛星,所以擁有衛星被認為不再是判定行星的標準 冥王星軌道與其他行星不同,呈橢圓形,亦有傾斜 (B)以下是一篇參考文章: 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75國2500名天文學家在布拉格經過一周的熱烈討論,24日為天文學界數十年來關於行星定義做出回應,投票通過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資格,這讓1930年被發現以來就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,正式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群之列。IAU的決議聲明,「(太陽系)8大行星為:水星,地球,金星,火星,木星,土星,天王星和海王星。」 會中通過將太陽系內的星體分成三大類別: 1.行星:必須是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,本身有足夠的質量使其重力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,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。 2.矮行星: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,本身有足夠質量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,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未清楚區分,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。 3.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星體,如隕石,彗星,衛星等統稱為「太陽系小星體」。 根據新訂出的定義,冥王星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而遭除名,被降級為矮行星﹔太陽系從今亦只有8大行星。 這樣的結果與一周前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的新定義草案截然不同,該份草案除了建議保留冥王星的資格,同時納入另外三顆新發現的類行星星體,讓太陽系增加為12大行星,不過這份草案引起更激烈的爭辯。如今,原本有希望加入行星之列的賽瑞斯星(又稱:榖神星),以及編號2003 UB313、暫名為齊娜的星體與冥王星同列為矮行星。 發現齊娜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滿意,他過去就主張,冥王星和類似冥王星的星體資格稱不上行星,上周新定義草案提出後,他也質疑,依照草案標準,庫柏帶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,就連地球的月亮質量都比冥王星大,而齊娜將成為矮行星中的最大星體 冥王星 發現史 發現者 克萊德·湯博 發現時間 1930年 軌道參數 平均半徑 5.91352×109 km 偏心率 0.24901 公轉周期 248年197天5.5小時 會合周期 366.74天 平均軌道速度 4.7490 km/s 軌道傾角 17.1449° 衛星數量 3 近日點 4,436,824,613 km (29.658 340 67 AU) 遠日點 7,375,927,931 km (49.305 032 87 AU) 物理特性 赤道直徑 2344 km 表面積 17 million 平方千米 質量 1.290×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1.1 g/cm3 表面重力加速度 0.6 米/秒2 自轉周期 6天9小時17.6分 軸傾角 119.61° 星體反照率 0.30 逃逸速度 1.22 km/s 表面溫度 最低一般最高 33K44K55K 大氣參數 氣壓 0 - 0.01 kPa 氮 90% 甲烷 10% 冥王星是太陽系天體。它於1930年1月被發現,並以羅馬神話中的冥王普魯托(Pluto)命名,中文意譯為冥王星。發現後至今長期以來一直與地球、土星等並列為九大行星。自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中通過第五號號決議,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(dwarf planet)在行星之列中除名,並賦與成為小行星134340號。 目錄 [隱藏] 1 發現 2 漫長的公轉 3 小小世界 4 行星地位的爭論 5 衛星 6 對冥王星的探索 7 東亞各國對冥王星的命名 8 參見 9 外部連結

其他解答:

冥王星降格矮行星,太陽系剩八行星 爭論了數年的行星與小行星定義問題,終於有了最後決定。今年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,把冥王星的位置取消,使太陽系變成只有八大行星的系統。 Credit: NASA/JPL 2006年8月24日,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行星的新定義: 1. 必須圍繞太陽運轉 2. 它能清除軌道內其他星體,即是在軌道中最大的天體 3. 有足夠大的質量,能依靠自身的重力,通過流體靜力學的平衡,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 4. 天體內部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 當年為了尋找冥王星,美國的天文學家洛偉爾曾利用十數年的時間,直到他死的時侯1916年11月16日也未曾找到。終於 冥王星於1930年由克萊德?湯博洛在雙子座的底片中發現。 今次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,因為它不符合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。 而「矮行星」這個詞語,也是一個新名詞,從前只有矮恆星,(即質量比太陽低的暗淡恆星,又稱為褐矮星。)利用這個邏輯,較細小 只符合部份條件的行星就被命名為矮行星。而不符合所有條件,在太陽系中運轉的物體將被統稱為「太陽系小天體」,也是一個新 名詞。|||||冥王星降格矮行星,太陽系剩八行星 爭論了數年的行星與小行星定義問題,終於有了最後決定。今年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,把冥王星的位置取消,使太陽系變成只有八大行星的系統。 2006年8月24日,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行星的新定義: 1. 必須圍繞太陽運轉 2. 它能清除軌道內其他星體,即是在軌道中最大的天體 3. 有足夠大的質量,能依靠自身的重力,通過流體靜力學的平衡,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 4. 天體內部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 當年為了尋找冥王星,美國的天文學家洛偉爾曾利用十數年的時間,直到他死的時侯1916年11月16日也未曾找到。終於 冥王星於1930年由克萊德?湯博洛在雙子座的底片中發現。 今次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,因為它不符合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。 而「矮行星」這個詞語,也是一個新名詞,從前只有矮恆星,(即質量比太陽低的暗淡恆星,又稱為褐矮星。)利用這個邏輯,較細小 只符合部份條件的行星就被命名為矮行星。而不符合所有條件,在太陽系中運轉的物體將被統稱為「太陽系小天體」,也是一個新 名詞。|||||發現了新的星。4E350C6F8B48ECA2
arrow
arrow

    nzphd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